网约车现状和网约车未来发展方向

* 来源 : 网约车系统 * 作者 : 网约车系统 * 发表时间 : 2018-06-30 * 浏览 : 219

网约车合法化已有一年,各地新政也陆续的实施。然而打车贵、打车难的问题仍然存在。未取得经营证和驾驶证、不合法的灰色司机和平台让多数人对网约车的未来生疑。网约车的现状和发展是怎样的呢?


1、回归理性 告别疯狂补贴


近一年来,纵览各地网约车细则,均对平台、车辆、司机3方面提出要求。多数重点城市均要求网约车要有"三证"(道路经营许可证、道路运输证、从业资格证),才可运营。


据初步统计,各地已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约10万本。专家认为,从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,新政的实施,让网约车企业疯狂补贴、无序竞争的局面逐渐结束,企业开始关注服务提升、多元经营。虽然网约车还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,但是网约车市场已经逐渐从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发展。


2、监管缺失 新政落地不顺

近日,一些地方网约车司机考试的"雷人"命题引发关注。这些近乎苛刻、与实际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的题目,把不少司机拦在门外。不只是司机,还有网约车平台都面临着各种壁垒。


在《办法》的准入规定之外,各地的细则往往增加了"设立分支机构""设置办公场所及人员"等要求。这无疑增加了网约车平台的运营成本,导致一些网约车平台持观望态度。部分地方主管部门依然在按照出租车的管理思路管理网约车,因为出租车公司都是设有县级分支机构的。


新业态不能应用旧业态的管理思维,如同不能要求电子商务平台在每个县设立分支机构一样。网约车管理更加严格,乘客的打车成本和难度也提高了,说明政策的制定和利益的平衡还没有到位。专家指出,一方面是政策严控,另一方面是监管缺失,这是网约车新政落地不顺利的原因,导致网约车合法经营不易、灰色空间仍存。


3、网约车监管应避免"空心化"


网约车的监管要落到实处。市民对出行的三大需求:安全、舒适、实惠,仅仅靠网约车平台的自我监督是难以实现的。出租车行业市场潜力非常大,入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,运营出现的问题也是很难避免。正度和企业应当联手解决问题,而不能为私利暗斗,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。


在不断的扩张业务的同时,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管理成本。多地出租车市场仍处于混战后的休整期。无论是从业稳定还是城市发展角度来看,网约车都需要建立规范,避免空心化监管。


由于网约车平台身后都有强大的资本力量,未来网约车可能会有新版本出现,最大可能是引入电动车和智能驾驶,并在网约车平台上进行汽车售卖,这种模式之前滴滴和易道都尝试过,但由于各种原因无疾而终。


专家预测,由于互联网技术革命和汽车技术革命,整个汽车消费模式和汽车生态圈正面临重塑,未来产业基金将聚焦于网约车全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消费模式创新,重点将对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领域的创新项目进行投资。


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约车消费场景是:可以在平台上随时约车、租车甚至试驾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。